D66、67:兰州|黄河谣

中卫→兰州
中卫→兰州

黄河边的早晨生活

下午五点半,到达兰州!随着我们一路往西,太阳落山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到达兰州时城市还未入夜。我们找地方给车充了电,随后酒店住到了小西湖边上,酒店的免费停车场要喊人开门,进出颇不方便,于是后面一天我们也不打算开车了。
直接在楼下小吃摊买了鸡腿、土豆饼、铁板豆腐、烤面筋,结果两个人都是小鸟胃,除了鸡腿,其他东西都吃不下,最后浪费不少。

酒店楼下热闹的清真小吃摊
酒店楼下热闹的清真小吃摊

小西湖地铁站 C 出口
小西湖地铁站 C 出口

时间直接快进到第二天早晨,九点半我们下楼开始今天的闲逛,路上因为听了罗永浩和名创优品CEO叶国富的对谈,特别想逛一下 MINISO,刚好酒店附近就有,于是早晨先去逛了一下,结果并没有什么想要买的东西。
楼下的名创优品
楼下的名创优品

往小西湖公园方向走,开始感受到兰州人民丰富的业余生活。是日礼拜二,但公园里悠闲的中老年人可是不少,三五成群打扑克的、跳广场舞的有四五队人。北方打扑克的颇有意思,往往是一个人骑着二八大杠,车座上驮着一个食堂餐盘那么大的铁盘子,到了公园支起车大撑,铁盘子就是牌桌,一群人围着自行车打。这样的景象在呼和浩特的五塔寺与这兰州小西湖广场门口均有见到。
小西湖广场外的银杏树
小西湖广场外的银杏树

跳藏族舞并在录视频的一群姨
跳藏族舞并在录视频的一群姨

小西湖广场里的马踏飞燕雕塑
小西湖广场里的马踏飞燕雕塑

穿越小西湖公园,对面就是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塑,只不过此时此刻,雕塑前的广场正在维修扩建。
黄河母亲雕塑
黄河母亲雕塑

我还以为雕塑也在维修范围内
我还以为雕塑也在维修范围内

实际上能走到跟前儿
实际上能走到跟前儿

走到黄河母亲雕塑跟前儿,也就走到了黄河边。兰州的黄河不像杭州的钱塘江江堤修得那么精致壮观,反而是相当的野,无数的地方都是能直接接触到黄河的,很多河岸也可以下到土地上。而黄河的水流之湍急、河中浪花之翻涌,也远比东部城市河流要甚。只往河边一站,那种种千古绝句就涌上心头。
黄河母亲码头
黄河母亲码头

我们沿着河堤往上游走,先是经过了空竹广场,看到一些大爷大妈在抖空竹,玩的非常好。再走到了小西湖黄河大桥之下,这里是一片挺广阔的广场,修建了大量的健身设置,还有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场地。在这里健身的人很多,还有滑旱冰的。
抖空竹的大爷
抖空竹的大爷

抖空竹的大妈
抖空竹的大妈

恙儿也加入进来
恙儿也加入进来

练轮滑的伦敦 BOY
练轮滑的伦敦 BOY

打网球的
打网球的

最靠近黄河边的是一排单杠,在这里有大爷大妈吊在上面,有些人艺高人胆大,挂在单杠上上下翻腾旋转,伴着背后滚滚东流去的黄河水,哗啦啦啦的背景音,看得非常畅快。
练单杠的
练单杠的

打网球的网是自带的,不然肯定就腐蚀掉了
打网球的网是自带的,不然肯定就腐蚀掉了

我们呆了二十来分钟,从桥下爬到公路上。看到了带有单独「男士小便间」的公共厕所。兰州应该是一个非常讲究如厕效率的城市,非但有男士小便间,在很多砖混公共厕所的边上,还有不少一体式临时公共厕所,在一个固定位置的公厕容量不容小觑。
男士小便间
男士小便间

看到有街边理发只要五元,恙儿鼓励我去理发,但我连五元都不要,七年来都是一个人对着镜子直接用推子推成圆寸,这不,写文章的此时此刻我又是圆寸了。
街边理发,只要五元,还要排队
街边理发,只要五元,还要排队

甘肃省博物馆

中午十一点,我们到达了甘肃省博物馆,这个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据说旺季极其难约,我们来方方便便直接进。彼时还有一个付费展《钢铁与荣耀》,西方盔甲展在展,我本来也感兴趣,但在里面逛了近三个小时后,脚底板只想抬起来休息。

甘肃省博物馆大门
甘肃省博物馆大门

在展内容
在展内容

一路过来也看了不少西北的古化石了,所以我们打算按照时间顺序,先快速地看一下古化石和彩陶,然后着重看丝绸之路的展览。
辽西发现的白垩纪化石,密度高得像一幅国画
辽西发现的白垩纪化石,密度高得像一幅国画

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
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

马门溪龙的命名故事也是很滑稽:

我国第一具马门溪龙化石于1952年发现,当时在四川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发现了一具保存不是十分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说话有些地方口音,在说马鸣溪的时候别人误听为马门溪,于是,在后来的文字记录中马门溪便取代了马鸣溪龙。

黄河古象化石
黄河古象化石

三趾马的后两趾看起来没什么用
三趾马的后两趾看起来没什么用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聚落沙盘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聚落沙盘

开始逛彩陶区,有一个极大的感觉,我们在江南地区、东北、乃至银川,看到陶器时代的文物,大多破碎严重,在博物馆展览的东西往往有 50% 以上区域是根据碎片形状,白泥填补上去复原的。但在甘肃省博物馆里,「老东西」们品相之好之完整,数目之多规模之大令人咋舌。气候干燥、埋藏环境稳定、史前文化发达集中、考古保护及时等种种条件造就了这一切。
这个邪门的花纹是鲵鱼
这个邪门的花纹是鲵鱼

鱼纹大碗,后面有售
鱼纹大碗,后面有售

甘肃省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这品质的
甘肃省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这品质的

早于 LV 六千年的菱块纹
早于 LV 六千年的菱块纹

怎么还有这种形状的壶
怎么还有这种形状的壶

我把博物馆里展示的马厂四大圈内图案都拍了一遍,这真是设计师的福音,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只需要创新形式和载体即可,太多的文化源头可以直接汲取(抄)。
这样的图还有五六页
这样的图还有五六页

我永远喜欢陶鬲,可爱小屁股
我永远喜欢陶鬲,可爱小屁股

这个我猜是给汽车加机油的
这个我猜是给汽车加机油的

彩陶展馆的压轴展品是这个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据说是和村民用两个搪瓷脸盆换来的。宣传图上感觉很大,实际上只有手掌长短。两侧的提手都已断掉缺失,但整个瓶子的外形依旧是独一无二的美观。我看到的时候怔怔地想,在七千年前,那个做此陶器的人,一定想要做一个和市面上实用品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才成就了这么一件传世的东西吧。
镇馆之宝之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镇馆之宝之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右侧视图
右侧视图

后视图
后视图

左侧视图
左侧视图

博物馆里还用了一种透明 OLED 屏幕,可以触摸互动,能透过屏幕看到展柜里的东西,还能在玻璃上直接展示动画,覆盖在文物之上,非常有趣。
【透明屏幕视频】
随后是丝绸之路的展厅,我们已经是无数次地见到这张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毛一恙已经身在酒泉,即将前往瓜州。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跳过那些刻了名字的无聊盉、斝、觯、鼎,我们先看一下这个邪门的青铜戟,西周时代的人头形青铜戟。
网络昵称「给我一个吻」
网络昵称「给我一个吻」

内部刻着复杂符号的铜鼎©️恙儿
内部刻着复杂符号的铜鼎©️恙儿

这一展馆的王牌,也是甘肃博物馆的最知名藏品,也是中国旅游代言人的铜奔马(俗称「马踏飞燕」),静静地站在展区的中心。淡季的好处就是,如此大名鼎鼎的一件文物,周围也没有什么人在围观,让我足足绕着它看了十来分钟。但淡季的缺点是,这里展出的铜奔马也只是复制品,真品在十月十五日前就撤展回库房了。
铜奔马正面
铜奔马正面

铜奔马右视图
铜奔马右视图

铜奔马后视图
铜奔马后视图

铜奔马左视图
铜奔马左视图

和铜奔马大眼瞪小眼的毛©️恙儿
和铜奔马大眼瞪小眼的毛©️恙儿

铜奔马身后的则是青铜仪仗车队。铜奔马与仪杖车队均发掘自甘肃武威的雷台汉墓。
青铜仪杖车队
青铜仪杖车队

仪仗车队侧照
仪仗车队侧照

青铜古树,上次听到这词儿还是在盗墓笔记里
青铜古树,上次听到这词儿还是在盗墓笔记里

蹴鞠,实际体积和网球差不多大
蹴鞠,实际体积和网球差不多大

镇墓独角兽,过几天我们还会看到它
镇墓独角兽,过几天我们还会看到它

接下来是另一块镇馆之宝了,画着中国最早邮政形象的墓砖《驿使图》。

甘肃省博物馆的《驿使图》壁画砖,1972年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5号墓,长约34 - 35厘米、宽17厘米。砖以米色为底,墨线勾勒出驿使头戴魏晋帻帽、身着短衫,左手控缰、手持官府文书策马疾驰的场景,马身涂黄且带红斑,四蹄腾空尽显迅疾。画师刻意未画驿使的嘴,寓意邮驿保密的原则。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见证了魏晋邮驿风貌。1982年其成为中国邮政核心文化符号,被用于纪念邮票,后续还登上邮政储蓄绿卡,成为连接古今邮政文化的重要标志。

驿使图
驿使图

与驿使图同展的还有大量趣味盎然的壁画砖
与驿使图同展的还有大量趣味盎然的壁画砖

还有这些胡俑
还有这些胡俑

肋侍菩萨二位
肋侍菩萨二位

还没摆脱印度风格的飞天老哥
还没摆脱印度风格的飞天老哥

幻视曹云金
幻视曹云金

箜篌
箜篌

在火影忍者鸣人主题曲中出圈闻名的乐器尺八,其实也是中国的。
尺八
尺八

古兰经
古兰经

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
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

如果地球的岁数是一岁,那么人类在一年最后一天的倒数 14 秒才开始用火。
如果地球的岁数是一岁,那么人类在一年最后一天的倒数 14 秒才开始用火。

就这样在甘肃省博物馆里逛了将近三个小时,脚底板疼得要命,饭还没吃呢,这就出馆去附近的「马安军辣子牛肉面吃饭」。甘肃省博的文创做的很好,我们在文创商店里逛的也有滋有味,当然,啥都没买。
只要 999,你家里也能用上鱼纹彩陶盆了
只要 999,你家里也能用上鱼纹彩陶盆了

旋纹彩陶罐则更贵了
旋纹彩陶罐则更贵了

马安军辣子牛肉面
马安军辣子牛肉面

马安军辣子牛肉面菜单
马安军辣子牛肉面菜单

马安军辣子牛肉面

虽然不是周末,时间也到了下午两点,店里人依旧很多,我们只得在外面临街的桌子上找了位置。牛肉面 8 元/碗,非常实惠,我们见过真正的大众餐饮,一定是物美价廉的,比如在漳州吃的「顺德五香卤面」。我们在这点了两份套餐一。

店里人挤人
店里人挤人

牛肉面
牛肉面

牛肉两份放在一盘里
牛肉两份放在一盘里

我们也没有要求粗细,也没有要求辣子,一切都按默认的来,而本地的食客点餐时则会说粗细。兰州牛肉面的粗细一般分为「毛细、细面、三细、二细、韭叶、大宽、裤带」。味道还是很好吃的,比杭州文三路那家东方宫好吃个几千倍吧,如果算上价格差,那就是指数级差别了。
路上遇见一只还没有鞋大的奶狗
路上遇见一只还没有鞋大的奶狗

坐地铁回到酒店休息一下脚底板,直接睡了过去,再出来就是下午五点了。五点的抚远早就天黑了,但五点的兰州太阳可还没下山呢。我们继续出门,再次回到黄河母亲雕塑的位置,这次往下游走。
从酒店看小西湖
从酒店看小西湖

沿河溜达

先是走到了水车园,兰州有一个水车园一个水车博览园,这俩我们都逛了,水车园在上游。园里有两个大水车,但只有一个在运转,用的就是黄河的水力。但园区里的水磨坊是失灵的,除了这个大水车,其他的都没有看头。

兰州“水车之父”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滩人,明嘉靖二年进士,历任多职。他为官刚正,治理地方时革除积弊。宦游南方时,见当地筒车提水灌田功效显著,便留意其构造原理,学习制造方法并绘图揣摩。晚年辞官回兰州,请来能工巧匠,就地取材用榆、槐、柳木,于1556年制成“祖宗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此后兰州黄河两岸农民效仿,至1949年前共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10万余亩,推动了农业生产力发展。当时兰州水车数量是叙利亚哈马市的8倍,成为“水车之都”。段续创制水车,造福桑梓,被尊称为兰州“水车之父”。

大水车
大水车

水车修建在黄河边上
水车修建在黄河边上

接着沿河往东走,走过一片看起来非常不错的沿河餐吧。但它直接歇业到明年四月。我们在没人的餐吧里坐着听了一会儿黄河流水,也颇为惬意。
无人的黄河餐吧
无人的黄河餐吧

黄河流水
黄河流水

茶价如下
茶价如下

往东看去,河面上正有索道经过。重庆的长江索道是市民的交通工具,但兰州的黄河索道则是游客的游览项目,所以眼瞅着它拉完最后一趟停电下班了。
黄河索道与远处的中山桥
黄河索道与远处的中山桥

轻易下到江岸
轻易下到江岸

六点时,对岸建筑的灯基本上都开了,金灿灿的一片。很多人以中山桥为背景拍照,我们也跟着凑热闹一张。今晚夜景很美,但可惜没带相机在身上。
嘿嘿嘿嘿
嘿嘿嘿嘿

中山桥
中山桥

对面白塔山隧道壮观的隧道口
对面白塔山隧道壮观的隧道口

还没经过中山桥的时候,我跟恙儿说我特别怕走桥,几乎每次走桥都会一身冷汗然后感冒,因为桥是晃动的,闭上眼睛能感受到桥很大幅度的晃动。我央求恙儿说我们直走到一般再折返回来。结果吃饱喝足从大众巷回来的时候才发现,中山桥原来是一座纯步行桥,非常稳健,没有任何晃动,我立刻改口跟恙儿说我们走到对岸再走回来……
大众巷
大众巷

新光夜市
新光夜市

大众巷

继续往前走就是大众巷小吃街了,这条小吃街颇长,价格也都实惠,我们在里面大逛特逛,吃了个痛快。

咩咩走得很安详
咩咩走得很安详

直接在这里吃了洋芋片,就不去马三了,之前在杭州吃马三也没有特爱这一口
直接在这里吃了洋芋片,就不去马三了,之前在杭州吃马三也没有特爱这一口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依旧热闹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依旧热闹

来兰州之前,我直接联系到好朋友兰州人小野菊女士推荐兰州的两日游,然后完全是按照她的推荐来玩的。只是她推荐来吃「马爷」牛奶鸡蛋醪糟,说叫马爷的特别多,没胡子的是最正宗的。要知道兰州做餐饮买卖的绝大部分都是回民,回民的胡子代表着虔诚和尊严,而马是穆罕默德在汉语下的简化姓,所以马爷多是一点不奇怪的——整个大众巷里到处都是马爷,但都有长长的胡子。最后我们停在一家小店门口,店主是一堆年轻夫妻,男主人完全没有胡子,长得像士兵突击里的伍六一,但想必他应该不是小野菊说的马爷。
与其说马爷不如说小马哥
与其说马爷不如说小马哥

之后在路边试吃枣糕,一下子被吸引到了,香甜软糯,立刻上店里购买。样式繁多,最后买了蔓越莓、核桃、瓜子和原味的。店铺名字叫「枣媳妇」,是连锁店,后面在张掖也有买。
枣媳妇的枣糕
枣媳妇的枣糕

继续在小吃街里转,又吃了红柳羊肉串、奶皮子酸奶酪、肚包羊肉、灰豆子。我们在这个小吃街里转了两整圈,我把最后的肚子留给了肚包肉,但正如我所料并不是我喜欢吃的类型。而那个灰豆子比较有趣,我们经过他的店两次,看老板不是回民,总觉得差点意思(这里刻板印象了,对不起广大汉族同胞),绕到另外一头,在一个大胡子摊前点了灰豆子,结果大胡子转头冲前面那个摊位的老板喊「灰豆子一份打包」,那个汉民老板麻利儿的打好包给我们送了过来,我俩面面相觑。
红柳羊肉串(残留)
红柳羊肉串(残留)

奶皮子酸奶酪
奶皮子酸奶酪

肚包羊肉
肚包羊肉

灰豆子
灰豆子

从小吃街去中山桥路上,遇到跳广场舞的团队,这个团队不太一般,大家围成一圈,听中间的大姐教授蒙古舞。大姐虽然看起来不是专业舞蹈演员的身材,但跳的非常好,教的也很好。我去上厕所的档口,恙儿驻足观看了很久,说我妈妈一定会喜欢,我也觉得。我们也颇想加入,只是看队伍刚好是一个圈,似乎是很有组织有纪律的,不好意思上前询问。
【蒙古舞视频】
再就来到中山桥了,桥上人满为患,但走进去走到中段却没什么人了。有些人在上桥口卖小玩具,或者拍快照。因为桥的光线比较艳俗,很多摄影师都自带了灯光以保证面部颜色正确。我们没带相机也没带灯,只能等桥上艳俗的灯光在某一瞬间变为白色或者黄色才能拍照。
中山桥
中山桥

拍照的窗口灯光
拍照的窗口灯光

最后也没等到合适的光,在外面拍了一张,一塌糊涂
最后也没等到合适的光,在外面拍了一张,一塌糊涂

河边旅拍专业人士的大灯
河边旅拍专业人士的大灯

黄河索道边楼里的不知名生物
黄河索道边楼里的不知名生物

黄河索道西边一点点,有西游记的雕塑四人,我们也是西游记,于是混进里面拍了照片。
你挑着担,他牵着马,我背着包
你挑着担,他牵着马,我背着包

恙驾着五彩祥云
恙驾着五彩祥云

晚上第三次经过小西湖公园,回到酒店。
第二天早晨,我们计划把小野菊建议的最后几个地方逛一下就出发离开兰州了。
兰州的出租车是红黄蓝绿的
兰州的出租车是红黄蓝绿的

水车博览园

我们又来看水车了,这次是「水车博览园」,在黄河更下游的位置。博览园门口的道路是一个极其离谱的长单行,进园需要绕很大的圈子掉头。

因为太离谱了,我一定要拍下来
因为太离谱了,我一定要拍下来

水车博览园一进来就是一个水车在噗噗地转,但很遗憾,一眼就看出是电动的,因为下面并不是活水而是一个小池塘,而仔细一看,无数的电缆纠缠其间。
假装很卖力的水车
假装很卖力的水车

不是水车,是电车
不是水车,是电车

但倒也不是这里没有水车,往里面走是有真实运转的水车的,有两台车在运转,恰好有不知道哪里来的领导参观,我们混迹其中。但水从水槽里流向了哪呢?我们站到水磨坊门口的水槽终点,看到水最终也没有推动磨,部分直接排回黄河,部分被水管抽走。而水槽并不是用木质结构直接送水的,里面有 PVC 管道。
领导们头上这台在运转
领导们头上这台在运转

终点在抽水
终点在抽水

而水车博览园里的水挂子、脚踏车,均都是没有机械结构的样子货,稍微上手一转就发现有问题,而水池里也没有水。水挂子的木链丢在一边的工作区,看起来在维修。比较遗憾,除了昨天和今天的三座在运行的兰州水车外,并没有其他能看的东西。
手摇和脚踏水车,都不能使用
手摇和脚踏水车,都不能使用

快到午饭时间,我们先去吃饭再接着逛,恙儿还想吃牛肉面,我们这次来到了这个片区最强的「白建强牛肉面」,运气不错,边上五十米就有充电站,一边充电一边吃。
白建强牛肉面
白建强牛肉面

这次我们经验丰富了一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碗不要辣子。味道依旧好吃,和马安军不相上下。
坐在外面,一碗不要辣子
坐在外面,一碗不要辣子

原本的计划是看《读者》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但读者毕竟是个企业而不是事业单位,所以下班积极的很,中午从十一点半休息到下午两点半,我们也不会专门为它等到下午再去。所以直接删除行程,跳到敦煌研究院。
读者大楼门口
读者大楼门口

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兰州)和读者大楼是紧挨着的,没走两步就到了,来这里看的是「敦煌艺术馆」。

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敦煌艺术馆就太值得一看了,这里将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西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等等甘肃名窟的最知名窟产复制出来,讲解、分析,极大地增加了知识,也给参观石窟做了很好的备课。
上面是复制出来的壁画,下面则是 1、2、3、4 标注解释每个区域的内容
上面是复制出来的壁画,下面则是 1、2、3、4 标注解释每个区域的内容

墙上的微缩模型讲解不同龛的类型
墙上的微缩模型讲解不同龛的类型

讲解绘制壁画的工序
讲解绘制壁画的工序

墙根的纹理,实际上是整个莫高窟的编号地图,很有巧思
墙根的纹理,实际上是整个莫高窟的编号地图,很有巧思

莫高窟为什么会变色
莫高窟为什么会变色

矿物调色
矿物调色

塑像制作流程
塑像制作流程

艺术馆每个不同的板块直接用不同色彩的墙纸,有如龙湖天街的地下停车场一般,但显然动线比停车场好多了。
不同色彩的屋子代表不同主题
不同色彩的屋子代表不同主题

用八层亚克力板做的立体西方极乐世界图
用八层亚克力板做的立体西方极乐世界图

敦煌是中国人的花纹宝库
敦煌是中国人的花纹宝库

站姿最可爱的胁侍菩萨啦
站姿最可爱的胁侍菩萨啦

还复刻了一个窟来
还复刻了一个窟来

还在这里看到了最近很流行的游戏《燕云十六声》里面麻布袋剧情的背景,张义潮的归义军。
张义潮统军出行图
张义潮统军出行图

张义潮大人
张义潮大人

这里还展出了一些流散海外的莫高窟文物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在后来的酒泉博物馆里有专展展览。
全天星图
全天星图

瑞应图
瑞应图

敦煌乐谱
敦煌乐谱

最后一个展区,讲的是敦煌的发现保护史,这一段看得很动容,无数人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敦煌壁画塑像的复原与保护工作中,这又何尝不是最坚定的信仰呢?
李其琼和丈夫孙儒僩
李其琼和丈夫孙儒僩

敦煌相关的美术展
敦煌相关的美术展

看完敦煌艺术馆,我们的兰州之旅也就结束了。10 年前的 2015 年我曾来过兰州,那时开车在南滨河中路,只觉得怎么这么拥堵,这个城市狭窄得让我难受。今天早晨从小西湖开往读者大道的时候,又走了这条路,那种拥堵的感觉重上心头。但昨天一天的步行,看到了兰州本地人悠闲的娱乐生活,在甘肃省博物馆里看到了如此冠绝中国的古文化遗宝,一路沿着黄河走西走东,晚上又融入市民的吃喝与舞蹈中,对兰州的好感大增,我非常推荐大家来兰州玩。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